


老师们、同学们:
早上好!
上学期,“每周提高50米,人生信步千万里”的课程,让我们体验到了:长跑,我可以做到;
近期,高三、高晋及国际部的老师们明显感受到,经过高考(大考)动员后,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必须坚决“科学奋斗、百日百分”了;在老师们精准设计与指导下,每日的提分卡上,见证了每天提1分是怎样拿到的。老师们也感慨万分,同学们仿佛春天的花儿,一夜之间悄然绽放,突然间觉醒,主动而专注,科学而高效,一天一个样,只争朝夕。依旧是那些熟悉的同学,只是他们今非昔比,令人刮目相看了。
昨天晚上,高二年级的同学们举行了“回望班级理想树”活动,同时作为期中考试的动员。同学们对梦想的憧憬、对人生的热望,对期中考试的期待,深深地感染了我。当同学们朗诵《萌芽的密语——种子的独白》时,我感受到了勇敢的心在怦然跳动:
“告诉世界,
我曾经是一粒平庸的种子,
却用坚韧与勇气,
书写不凡的传奇……”
我强烈地感受到了,青春真好,成长真美;但更让我激动的是,同学们抒发了超越昨天,让自己更加美好的渴望与坚定。
同学们,你们知道吗,实际上,美好就在你身上啊,我们都有着独特的优点,只是以前被关住、被捆住、被压住、被挡住,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她站出来!
先哲云:“本自具足,不假他求。”每个人内在的品德、能力与勇气都是充足的。王阳明曾言:“圣人之道,吾性具足,致良知。”孟子亦认为“人皆可以为尧舜”,即人人皆有成为贤人的潜力。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6月一首诗中写道:“春风杨柳万千条,六亿神州尽舜尧。”在那个时代,中国六亿人口,他坚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舜、尧那样的圣人。
在我们学校的大厅里,刻着孔子的一句话:“仁远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”这句话告诉我们,仁义道德并不遥远,只要我们去追求、去展现,仁义道德就会来到我们身边。
因此,美好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,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她站出来、展现出来。那么,怎样才能让她站出来呢?
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与罗丹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。
有人问米开朗基罗,你是如何创造出《大卫》这样的巨作的?他答道:“很简单,我去采石场,看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,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。我要做的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,大卫就诞生了。”
有人问罗丹:雕塑的技巧在哪里?罗丹回答是:把多余的石头去掉。
把多余的石头去掉。于是原本普通的石头便成了“大卫”,成了“思想者”,成了“巴尔扎克”,成了“维纳斯”……
两位雕塑大师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对雕塑艺术的理解:雕塑的本质并不是从无到有地创造,而是通过去除多余的材料,揭示出已经潜藏在石头中的形态。
我们身上的美好也是一样的。
对于老师而言,正如《大学》所言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。”教育的真谛在于让每个人彰显其美好的德行。老师们的职责,便是帮助学生凿去多余的“石头”,让他们的美好品质得以展现;而对于同学们来说,学长留在校园里的一句话:“请看我可能!”也可以理解为:“请看我能让多少美好站出来。”
美好就在你身上,只是要让她站出来……


